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 健康教育 > 医学科普

医学科普

德清医院成功开展内镜下胃肠息肉切除术

发布时间:2017年05月26日 点击量:1719


      随着内镜技术的进步及人们对健康重视程度的提高,胃肠道息肉的检出率也不断增高。胃肠息肉是一种突出于胃腔、肠腔内的隆起性病变,是临床上常见的良性肿瘤,有单发,也有多发,属于癌前病变。由于胃肠息肉常无症状,即使出现某些消化道症状如腹胀、腹痛、腹泻、大便带血等也较轻微和不典型,易被忽视。胃息肉、结肠息肉、直肠息肉检出率高,也较常见,且均具有一定的癌变潜能,尽早发现和尽早切除胃肠道息肉对预防癌变有重要意义。

       内镜下息肉治疗的方法较多,主要有氩离子凝固术、高频电凝电切、黏膜切除术、黏膜剥离术等。内镜下黏膜切除术(EMR)即在内镜下将病变黏膜用高频电流完整切除的治疗方法,目前已经成为胃肠镜微创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,已广泛应用于胃肠道息肉的切除治疗,现今国内技术也已相当成熟。

      今年,为了进一步提升胃肠内镜诊治的技术能力,医院引进了一台镜下治疗仪,逐步开展   内镜下粘膜注射止血、息肉摘除等手术,为德清东部地区的肠胃患者就近治疗提供了保障。德清医院内镜室团队通过外出进修、不断学习新技术,以及在省级专家的指导下,现已能够开展内镜下粘膜切除(EMR)技术。近日我院已成功实施内镜下胃肠息肉切除术10余例。此微创诊疗技术的开展,从以往通过内镜单纯的诊断到现有的内镜下治疗,标志着医院在消化内镜诊治上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!      

      典型病例:患者男性,67岁,结肠镜检查发现结肠多发息肉,表面凹凸不平,如不尽快将息肉摘除,可能有恶变的风险。因患者息肉较大,以往无内镜下微创治疗时,往往需行开腹手术,手术创伤大,术后恢复慢,远期也有肠粘连风险。通过为该患者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,成功将息肉摘除。该患者入院第一天进行常规术前检查,无内镜治疗禁忌征,做好术前肠道准备后于入院第二天下午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。手术过程顺利,创面无渗血,对于患者而言,手术治疗与常规结肠镜检查感觉无异,只是时间稍有延长,术后患者三天顺利出院,整个住院时间仅四天。


        内镜下微创治疗相对于传统的外科手术,优点在于:1.无需开腹手术, 不破坏消化道管壁的完整性,黏膜创伤小,创面修复快。2.患者术后恢复快、住院时间短。3.安全高效,手术过程痛苦小,无远期肠粘连等并发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