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 健康教育 > 医学科普

医学科普

至关重要的“检验前准备”

发布时间:2020年05月10日 点击量:1586

准确的检验结果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,而正确的准备是得到准确结果的前提,在标本采集前,病人的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。那么标本采集前,特别是血液标本,从以下几个方面准备将有助于您得到一个更加准确的结果。

 

1.病人状态

一般需在安静状态下采集标本,因为运动会影响许多项目的测定结果。活动的影响可分暂时性和持续性两类。暂时性影响,如使血浆脂肪酸含量减少、乳酸含量增高;持续性影响,如激烈运动后使CK、LDH、ALT、AST和GLU等的测定值升高。有些恢复较慢,如ALT在停止运动1小时后测定,其值仍可偏高30%〜50%。

 

2.饮食

多数试验要求在采血前禁食12h(小时),因为饮食中的不同成分可直接影响实验结果。               

(1)餐后血液中丙谷转氨酶(ALT)、空腹血糖(GLU)、血清尿素氮(BNU)、钠(Na)等均可升高,但空腹达24h以上,可出现低血糖,血中甘油三酯(TG)、脂肪酸可增高。     

(2)高脂餐后2〜4h采血,多数人ALP含量增高。     

(1)高蛋白质餐可使血浆尿素、血氨增加,但不影响肌酐含量。     

(4)高比例不饱和脂肪酸食物,可减低胆固醇含量。     

(5)含咖啡因饮料可使血浆游离脂肪酸增加,并使肾上腺和脑组织释放儿茶酚胺。食物如含有动物血液,可引起粪便标本隐血假阳性。    

(6)饮酒后血浆乳酸、乙醛、乙酸等增加,长期饮酒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、平均血细胞体积增加、谷氨酰转肽酶亦较不饮酒的病人高,甚至可以将这三项作为嗜酒者的筛选检查。    

(7)吸烟:烟瘾大者血液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含量可含8%,而不吸烟者含量在1%以下。此外,血液学方面亦有变化,如白细胞数增加、嗜酸粒细胞减少、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增多、血红蛋白偏高、平均红细胞体积偏高

 

3.药物

 

药物对检验的影响非常复杂,在采样检查之前,以暂停各种药物为宜,如某种药物不可停用,则应了解可能对检验结果产生的影响。

 

4.体位

 

 

血液和组织间液因体位不同会发生平衡改变,其中细胞成分和大分子物质的改变较为明显,例如由卧位改为站位时,血浆白蛋白(ALB)、总蛋白(TP)、钙(Ca)、胆红素及甘油三酯(TG)等浓度增高;Hb、HCT、RBC等亦可增加。故采集标本时要注意正确的体位和保持体位的一致性。

 

5.时间

 

 

病人准备还应考虑病人的生物钟规律,特别是激素水平分析,如女性生殖激素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;胆固醇则在经前期最高,排卵时最低;纤维蛋白原在经前期最高,血浆蛋白则在排卵时减少;生长激素于入睡后会出现短时高峰;血浆蛋白在夜间降低;血Ca往往在中午出现最低值。故采血时间应在相同时间进行。

 

准确的检验结果是检验科的生命线,而这条线,是病人和检验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。让我们共同守住这条至关重要的“生命线”,让每一张检验报告都能成为临床诊断最有力的依据。

 

 

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