防控疫情 人人有责
【科学佩戴口罩】
1.戴口罩前、摘口罩后,均应做好手卫生。
2.区分口罩正反面,不能两面戴。
3.不与他人混用或共用口罩。
4.捏紧鼻夹,使口罩与脸颊贴合,避免漏气。
5.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均为
限次使用,应定期更换。不建议清洗或使用消毒剂、加热等方法进行消毒后使用。
勤洗手
为什么洗手能够有效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呢?
洗手是预防传染病最简便有效的措施之一。呼吸道传染病除了通过飞沫传播,也会经手接触传播,日常工作、生活中,人的手不断接触到被病毒、细菌污染的物品,如果不能及时正确洗手,手上的病毒、细菌可以通过手触摸口、眼、鼻进入人体。
通过洗手可以简单有效地切断这一途径,保持个人手部的清洁卫生可以有效降低患呼吸道传染病的风险。
怎样正确洗手?
洗手是减少手部细菌、病毒最直接有效的办法之一,正确洗手是关键。
1. 用流动水将双手淋湿。
2. 取适量肥皂或洗手液均匀涂抹双手。
3. 按照“七步洗手法”认真搓洗双手至少20秒。
勤通风
窗户时常开:勤通风,每天室内应对流通风2—3次,每次应不少于30分钟;
疫期少聚集,社交距离要保持:在戴口罩情况下,人与人之间交流要保持1米左右,不戴口罩要保持2米以外。
工作场所如何做好防护?
1.遵守单位防疫措施和规定。
2.配合做好体温检测。
3.不要带病上班,出现发热等身体不适要及时向单位报告,并立即到医院就诊。
4.在工作场所中,应做到戴口罩、勤洗手、1米社交距离、开窗通风、少聚集。
5.乘坐电梯时注意与他人保持距离,尽量避免用手直接接触按钮。
去医院时如何做好个人防护?
1.就诊者应提前了解就诊疗程,缩短在医院逗留的时间。
2.全程佩戴口罩,主动配合测量体温、出示健康码、进行实名登记等。
3.勤洗手或使用免洗手消毒剂保持手卫生,不触摸眼、口、鼻。
不聚集
为什么要推广分餐制、使用公筷公勺?
研究表明,幽门螺杆菌、甲肝病毒等消化道致病微生物可通过唾液污染筷子、勺子,进而污染食物,传染给其他就餐者。
1.提倡多人就餐时采用分餐制、使用公筷公勺,避免个人使用过的餐具污染公共食物,可以有效降低病从口入的风险,减少交叉感染。
2.使用公筷公勺,剩余的饭菜可以放心打包或分装,减少食物浪费。
3.推广分餐制、使用公筷公勺是最简单有效的卫生防病习惯,是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。
不恐慌,
疫情尚未结束
即使打完新冠疫苗
也要做好个人防护哦!
“戴口罩,勤洗手,勤通风,不聚集。”
十二字口诀请记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