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 健康教育 > 医学科普

医学科普

【健康科普】消化道出血

发布时间:2022年12月14日 点击量:4240

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生活节奏的加快,工作压力的加大,人们一日三餐越来越不规律,加之很多人吃大量的垃圾食品,给肠胃带来了很大的刺激,因此消化道疾病困扰着众多人。不健康的饮食结构、不规律的生活方式,都可能引起“消化道出血”的发生。

2022年11月2日我院急诊科接连收治五位消化道出血患者,其中老年人居多。

典型病例为某患者,男,53岁,因“解黑便三天”由120送入急诊,既往有糖尿病史。急性病容,神志清,精神软,呈贫血貌,全身乏力,无恶心呕吐等不适。查体:T:36.7℃ P:108次/分 R:20次分  BP:134/69mmHg,立即予抽血化验结果示:血红蛋白54.00g/L,红细胞计数1.76×10∧12/L,立即予补充血容量并送往内镜室行急诊胃镜检查。见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少量活动性出血。在内镜直视下立即予钛夹2枚夹闭,冰水喷洒止血后,患者病情趋向稳定。

 科普知识

          什么是消化道出血?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消化道出血根据出血的部位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,主要表现为呕血、黑便、便血等,出血量大时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障碍。

上消化道出血以呕血、黑便为主,如出血量大、速度快,呕出的血液呈咖啡色或紫红色,严重的常伴有出血性休克,过快的肠蠕动致使出现暗红色或鲜红色的血便。

下消化道出血以鲜血便或暗红色为主。血液与胃酸接触转变酸化铁血红蛋白,使呕出的血液呈棕褐色或咖啡渣样,如血液停留在肠内时间较长,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的铁与肠内硫化物经细菌作用结合成硫化铁,使粪便变黑呈柏油样便,出血量超过50ml即引起黑便。

消化道大出血则出现头晕、心悸、乏力、口渴、出汗、烦躁、面色苍白,心率加快、血压下降,以致昏厥甚至休克等循环衰竭现象。

消化道出血带来的危害

1.失血过多所造成的休克

2.窒息

3.继发性腹膜炎

消化道出血的早期症状

              口渴            发热         出汗

       

    1.呕血和黑便

    2.头晕、心悸、乏力、出汗、口渴、晕厥等一系列组织缺血的表现

    3.发热

消化道出血有哪些治疗措施?

 大多数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可通过禁食、让胃肠道休息以及质子泵抑制剂药物治疗达到治疗的目的,当使用药物止血效果不好时,可在胃镜下用冰去甲肾上腺素喷洒、胃粘膜下注射肾上腺素、钛夹止血、曲张血管套扎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注射硬化剂等方式止血。以上方法均无效时,需不失时机行介入或外科手术治疗。

怎么预防消化道出血?

    1.有消化道系统疾病的患者应在季节交替时,注意防寒保暖,合理休息,避免过劳;常规胃镜检查,有溃疡者要按疗程服药,彻底治愈溃疡,根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。

    2.饮食温软易消化,禁忌粗糙,按时就餐;禁忌辛辣,禁忌油煎食物,禁烟忌酒。

    3.保持情绪轻松,心情愉快,可以避免原有症状加重以预防上消化道出血。

    4.特别注意,长期使用抗凝药物的患者需注意观察大便,如出现黑便或便血要及时就诊。

    5.一旦发现解黑便及时就医。